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沂蒙精神
冒进湘南与“八月失败”
时间:2017-12-01 12:21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1.红军主力冒进湘南
毛泽东上书陈言的第三天,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出毛泽东所料,湘敌吴尚第八军按湘赣两省敌军于7月7日“会剿”井冈山根据地的协约,乘红四军主力远在永新、宁冈空虚之机,发动进攻了。
7月4日,吴尚以第一、第二两个师从茶陵、酃县侵入宁冈。宁冈,顿时处于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红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等率三十二团和宁冈赤卫队、暴动队一起上阵,在睦村、河桥、砻市一带组成多道铁网,四面骚扰,坚壁清野,阻击敌军。但是,一个三十二团与地方武装毕竟不是敌正规军两个师的对手。7月9日,敌人突破砻市防线,向新城推进,意欲与赣敌第六军胡文斗部和第九师杨池生部会合,在永新南北夹击朱、毛红军。正在永新的毛泽东接到了宁冈告急的报告。
军情紧急。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一团主力,应召火速赶回永新,相机应敌。
红四军军委当即决定:二十八、二十九团回宁冈解危,三十一团在永新阻击来自吉安方向的赣敌。未料,红军棋慢一着,二十八、二十九团从间道出击不及,与湘敌在永新新源咀错道而过。湘敌闻我主力已归,恐有所失,匆匆向莲花前进。朱德、陈毅、王尔琢当即决断,率部挥戈西进,袭击湘敌老巢一酃县、茶陵,迫使敌人回援后方,放弃“会剿”。
7月12日,红二十八、二十九团攻克酃县。
湘敌果然害怕,于14日急穿永新退回茶陵。湘敌刚退,赣敌王均、金汉鼎部5个团、胡文斗6个团,共11个团进入永新。
朱德率红军大队攻克酃县后,本计划再攻茶陵。但此时,湘敌已退驻茶陵,赣敌重兵又集聚永新,三十一团面临严重威胁。于是,朱德、陈毅等决定率红军大队折回宁冈,增援永新。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当红军大队进至酃县时,一场意外的变故发生了。
7月12日晚,红二十九团借口湖南省委有要四军去湘南的命令,竞瞒着军委和上级长官,私下召开士兵委员会,决定13日开往湘南!而且,“私下找好带路的人,出动的时间都决定了”。
朱德、陈毅闻讯后,连夜找来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询问情况,当即指示连夜加紧做工作,制止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事件发生。并且,连夜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派人急送永新。
红二十九团系湘南宜章农军组成。自1928年“年关暴动”至今,近大半年时间了,很多人存在着浓烈的思乡情绪。永新联席会议后,得知湖南省委要四军前往湘南,欣喜一时变成了狂热,在乡土观念的驱使下,发生了12日晚上二十九团士兵委员会私决回乡的严重变故。
13日,王尔琢、胡少海向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传达了军委要红军大队回永新增援的命令。是日,部队一失以往的雄风,懒懒散散,士气低落。二十九团要求回湘南的情绪依然很重,二十八团官兵也不愿回永新,提出要去赣南。
军心涣散,乃兵家之大忌。对此,朱德、陈毅等都觉得很棘手。正在焦急之时,毛泽东派茶陵县委书记赶到酃县。毛泽东在信中坚持永新联席会议的态度,要朱德、陈毅说服部队,不要去湘南,坚持边界斗争。
朱德、陈毅、王尔琢都赞同毛泽东的主张。为说服部队,朱德在酃县洣泉书院外,向部队讲了话。他说:“弟兄们,毛委员在永新派人给我们飞马传信了!现在永新吃紧,我们要回兵永新!至于湘南,我们是要去的,但现在不能去。二十九团的同志们想‘打回老家去’看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宜章、郴州敌情不明,不知道有多少敌人。我们闹革命,是全国性的革命。我们打土豪也不是打一省一县的土豪,我们要打全国的土豪!我们要消灭反动派,也并不是消灭哪一省哪一县的反动派,我们要消灭全国的反动派!……”但军长朱德的这番讲话,二十九团官兵都听不进去。会场上又闹了半天,“朱德同志三劝四劝也不行”,二十九团战士仍叫嚷着“我们自己指挥自己”,“杀回老家去”。
“军队当时的负责同志都感觉到非常棘手,后来经过千言万语的解释,说暂时回去解了井冈之危,再行回湘南不迟,勉强将军队开出,十四号由酃县城开至沔渡(酃县境内到宁冈路),走了一天只走了三十里,’兵士垂头丧气,似行不行,三五成群,步伍凌乱,军心涣散。”
朱德、陈毅感到事态严重。二十九团的乡土观念太严重了!但对士兵们又不能威迫,真是为难极了。
15日,朱德、陈毅在酃县沔渡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做说服工作。随军一起行动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非但不出面工作,反而“导扬其焰”,怂恿二十九团去湘南。在两种意见争持不休的情况下,陈毅只好提议派人回宁冈请示一下毛泽东再作定夺。杜修经当即自告奋勇前往宁冈。散会时,龚楚竞对杜修经说: “等你一天,你不来,我们就走了!”龚楚身为二十九团党代表,非但不协助朱德做工作,反而成了“回湘南的主角”,到了目无组织、头脑发昏的地步了!
事情偏不凑巧。当杜修经飞马赶到宁冈茅坪时,毛泽东却到永新去了。杜修经只见到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杨开明听后,不假思索,就表态说:“决定了,就走吧!老毛那里,我跟他说。”
于是,杜修经连夜赶回酃县沔渡。士兵们见他回来,纷纷问他:“走不走?”杜修经手一扬:“走!”
朱德、陈毅等人闻知,知道再劝阻也无用了。为顺应军心,避免红军大队分裂和走上极端之路,同时也担心二十九团孤军深入,有被敌击破之虞,同意让二十八团一同前往,出击湘南。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突发性变故的环境中作出的决定。
2. “八月失败”
7月17日,红军大队由酃县沔渡出发,冒进湘南。
红军大队离开沔渡后,二十九团回乡心切,行军如飞,日行100多里,一口气走到水口宿营。
二十八团紧迫不舍。二十八团是南昌起义部队,他们本来不想去湘南的,但也不想去永新,他们提出想去赣南。如今,奉了朱德军长和军委之命,为保护二十九团,才去湘南。他们对二十九团竭力坚持回湘南的表现,觉得有点反常,说回去增援永新,一天才走30里,说回湘南就日行130里,真是不可思议。
得知红军大队离开边界前去湘南的消息,毛泽东觉得事态严重。他立即又写了封长信,派人急迫,力图把红军大队拉回来。送信人追到水口时才赶上红军大队。朱德、陈毅等阅信后,在水口又召开了一个连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由杜修经主持,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胡少海、龚楚等都参加了。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回边界还是去湘南的问题。
会上,朱德、陈毅、王尔琢等还是维护毛泽东的意见,力主回边界,但杜修经、龚楚等则坚持去湘南。王尔琢气得与杜修经顶撞起来,杜修经竟反讥说:“是你听省委的,还是省委听你的?!”口气极为强硬,弄得会议不欢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二十九团仍然向湘南移动,二十八团随后跟进。因为沔渡会议后,杜修经曾去请示过边界特委,有过特委书记杨开明认可的话;何况杜修经是湖南省委的代表,竭力坚持省委“向湘南发展”的意见,如今,大队已远离井冈山根据地了,二十八团更是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二十九团向湘南进发了。
二十八团的这种困惑,可以想见;而朱德作为一军之长,则有着更多的困扰和隐忧。
因为,朱德知道驻守湘南重镇郴州的敌方军队是范石生的十六军。他担心四军与范部交火。朱德与范石生是当年云南讲武堂的同学,后又一起参加了蔡锷领导的反袁护国军,两人虽信仰不同,各事其主,但私交甚笃。南昌起义主力部队在潮汕失败后,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转战千里,在危难之际,曾得到范石生的真诚帮助。范石生给朱部提供了弹药、装备及军饷等军需物资,朱部才得以渡过难关。后来,蒋介石电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解决朱部,范石生又偷偷地将消息透露给朱德,让朱德率部脱离险境,还赠送一万大洋给朱部充作军饷,尔后工农革命军才折向韶关,到了湘南。如今,红军大队前往湘南,攻打的对象会不会是昔日的友军范石生呢?如果不是,固然为好,如果是的话,岂不落个不讲义气、忘恩负义的恶名?
对于这段交往,杜修经是不知道的,而陈毅、王尔琢知道,得到过范石生资助的二十八团官兵也知道。这怎么能不让朱德和二十八团官兵困惑呢!
红军主力被迫向郴州进发。
郴州,是湘南的重镇,为国民党专署驻地,也是湘粤赣三省的交通枢纽。
“从酃县出发到郴州,那时真叫归心似箭,像苦媳妇久别回娘家,脚杆子特别硬,三步交作两步走。”7月23日,红军大队兵临郴州城外的鸦市坪。
24日,部队到鸦市坪的第二天,一大早,红二十九团官兵不知是复仇心切,还是欲抢头功,连敌情也没有侦察、研究,便开始了进攻。本来,红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意欲等朱军长他们到来再行动,可杜修经却声色俱厉地说:“还等什么!范石生部是国民党军,我们是共产党,放着敌人不打,还革什么命!”
在上下两头热的情况下,胡少海掌握不住了,只好下达攻击命令。及至朱德、陈毅、王尔琢赶到鸦市坪时,战斗已经打响了。
战斗片刻后,才知道驻守郴州的果然是范石生的部队——第十六军四斗六师的一个补充团。
怎么办缈爹德想起当时在汝城与范石生离别时,范石生说的一句话:“玉楷兄,此去一别,好白珍重。今后我们相遇时,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朱德犹豫了。随即,他对杜修经、胡少海说: “范石生部是友军,过去曾接济过我们,和我们搞过统一战线,不能打。”
这时候,没有一点战略观念和统战思想的杜修经却说:“已经打响了,就打吧,”
在这位位高权重的湖南省委代表面前,朱德左右为难。打,对不住范石生和友军;不打,难以说服杜修经和二十九团官兵。权衡再三,出于执行湖南省委指令的考虑,为了红军的利益,他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一场不该打的战斗开始了。当时的部署是:二十九团以进攻牙石桥为目标,二十八团以进攻苏仙桥为目标,一个个精神抖擞,向郴州城发起了激烈的进攻。
谁知,一场灭顶之灾发生了,红军兵败湘南!
驻守郴州的国民党军第十六军四十六师师长张浩,被红军的突然袭击打懵了。他知道前来进攻的部队是朱德的红四军,也知道朱与范石生的关系与旧约, 自认为红军的进攻,是朱部路过郴州,碍于国共两党的原因做个样子的,于是下令补充团退守。
补充团不战自退。二十九团不知内情,以为是守敌怯战,于是愈加勇猛冲击。一时,枪弹如雨,遮天蔽地,补充团的士兵一片片倒下。
二十九团的勇猛冲击,把张浩气坏了,欲请示范石生,范又到广州去了。这位年轻刚烈的师长,面对着部属的请求和士兵的伤亡,当即下令驻守在苏仙桥的四个团从城北向县城逼进。。
此时,红二十九团已到达邮州。 “二十九团在四军中枪枝虽较少,作力颇强,党亦较好,可是这一次党完全失去了作用。”人城后,战士们疯狂地东奔西跑,不少人私自离开战斗群体,上街理发、吃东西去了。傍晚时分,敌军开始反扑,二十九团腹背受敌,情势非常危急。
朱德、陈毅、王尔琢闻报,急令红二十八团赶来增援,挡住了从苏仙桥方向往县城反扑的敌军。战斗打得很激烈,红军伤亡很大。面对着数倍于我的敌人,硬顶下去是要吃亏的,于是朱德等发出了边打边撤往资兴的命令。
当红军大队退到郴州的东江时,一清点人数,二十九团千余人的队伍仅剩100多人,建制被打掉了。只有胡少海、龚楚带了一二十个通讯人员,和特务连少许人返回,建制稍完全一点的是萧克带领的一个连(六七十人)。二十八团也有些损失,但基本队伍完好,建制健全。
红二十九团垮了,几乎全团覆灭。见到这种情状,团长胡少海痛苦流.泪,党代表龚楚却不以为然。后来得知:红二十九团从城里突围出来时,一部分人员自由行动跑向宜章家乡,结果在乐昌被土匪胡凤璋部消灭;一部分散落在郴州、宜章各地,“不知所终”。
对于这段历史,亲历者萧克回忆说:
7月24日打下郴州,二十八团住在城北边,二十九团住在城南边。将近黄昏,范石生的部队从北面来反攻,同二十八团打,二十九团一听到打枪就往南面走,老小和行李担、伙食担,夹在部队里乱跑,走出二三里路队伍还是不停。我看情况不对,二十八团在打仗,二十九团怎么不去增援,反而往南跑?不像行军样子。因此, 我就叫我们这个连坐着,不要走动。这个连还比较整齐,只走散一些。北面二十八团还在打。我想军部没有命令去宜章,是听到北面打枪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向南乱跑的,思想向南好回家。我就带着这个连往回走。走到晚上8.9点钟,二十八团正向东面来的路上撤退,我们就跟着二十八团往东走。第二天,退到郴州的东江。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带着传令排也来了。因为队伍掌握不住,去湘南时这个团有1000多人,陆续回来的不过100人左右。胡少海只带了一二十个通讯员和特务连一部分加上些勤务人员。我那个连有六七十人,45支枪。这样,二十九团余下来的全部一共只有100多人,八九十条枪。其余的往宜章方向走,后来听说都溃散了。
郴州一战,我军“先胜后败,撤出战斗”,损失惨重。红二十九团从此不复存在。此事史称“八月失败”。
3.边界的失陷
在红军主力兵败湘南的同时,边界遭受极大损失。
8月上旬,由于红军主力远征湘南,赣敌依仗强大军力和精良武器,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此严峻形势下,为保存实力,红三十一团不得不退人永新的小江山区,红三十二团和各县地方武装,也分别退入山区,坚持游击斗争。一时,赣敌相继占领永新,随后又占领莲花、宁冈,根据地的范围迅速缩小,仅拥有宁冈的西区和北区,永新北乡的天龙区、西乡的小西江区、南乡的万年山区,莲花的上西区,酃县的青石岗区和大院区,以及遂川的大小五井山区。边界的县城和平原地区,尽为敌踞。
敌正规军侵入根据地后,各县的保安队、挨户团、靖卫团继而甚嚣尘上,对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实行了疯狂的报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白色恐怖遍及边界城乡。这时,边界党的组织和红色政权大部塌台,各种群众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在敌人的淫威下,富农分子和党内的投机分子纷纷“反水”,挂起白带子,倒向地主豪绅一边,甚至带领白军进行烧杀。各地的土豪劣绅、 “还乡团”乘机反扑,夺回农民已分得的田地,出现了“农民种田,地主割谷”的现象,整个边界笼罩着一片阴霾,恐怖至极。
在永新,大土豪恶霸、保安队长龙镜泉带领大股白军,于8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从永新县城一直杀到浬田镇,又从浬田镇经南城直扑塘边村,将塘边、大屋、杨皂树下、新岭背等村庄烧成一片火海。仅塘边一处就烧毁房屋48幢,祠堂11幢,许多来不及转移的老弱病残群众均惨遭杀害。
宁冈,更是承受了空前的灾难。因为宁冈是红军的大本营,根据地的腹心,敌人对宁冈的报复与烧杀尤为猛烈。湖南的国民党军从酃县进入宁冈,把睦村、上寨一带80多幢民房烧毁;赣敌到来时,一次就把坝上村300余间房子烧尽;大陇、乔林、天坪一带半数以上的房屋被焚;古城西源村是个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被敌人烧为平地,130多人有40多人遭杀害;茅坪的葛藤坪,20多户人家全被烧毁。据宁冈当年的老苏区干部苏兰春、谢合斌、胡洪秀、凌登云、龙云芳等回忆统计,在“八月失败”中,宁冈被杀人数达942人,坐牢229人,随军外出1 13人,阵亡1 17人,损失枪支48支,土炮49门,鸟铳396支。国民党军和当地的反动武装、豪绅地主除对宁冈人民实行焚烧政策外,还使用了吊打、火烙、水牢、灌辣椒水、坐老虎凳、蜘蛛上壁(四肢钉在墙上)、倒挂金钩、活割剖腹、挖心肝、点天灯(肚子上挖个洞,点灯烧)等十多种惨无人道的刑法。古城二区宣传委员谢冲波和东源乡干部邓海波,在“八月失败”前后去执行一项侦察任务,不幸被地方反动武装抓住,受尽敌人严刑拷打,至死拒不投降。敌人把他们押在新城西门外,割去他们的鼻子进行逼供。他俩痛骂敌人,敌人又割去他俩的耳朵、舌头,直至将他们活活折磨而死。
这样的例子在边界各县都有发生,惨不忍睹,不胜枚举。
红军主力在湘南的失败,边界的失陷与受难,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在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必须注重根据地的创造与巩固,不能采取分兵冒进的政策。
对于边界的“八月失败”,当年的关键人物杜修经,在半个世纪之后曾写下沉痛的忏悔之言。他说:“正当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时候,我却破坏了这一事业,造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八月失败’,使年轻的红军损失一半,边界政权尽失,被杀之人,被焚之屋,难以数计,几毁中国革命的根基,其错误是非常严重的!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重忆‘八月失败’的经过及其先后,我仍是内疚之深,寝食难安!”
“八月失败”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挫折。
毛泽东上书陈言的第三天,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出毛泽东所料,湘敌吴尚第八军按湘赣两省敌军于7月7日“会剿”井冈山根据地的协约,乘红四军主力远在永新、宁冈空虚之机,发动进攻了。
7月4日,吴尚以第一、第二两个师从茶陵、酃县侵入宁冈。宁冈,顿时处于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红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等率三十二团和宁冈赤卫队、暴动队一起上阵,在睦村、河桥、砻市一带组成多道铁网,四面骚扰,坚壁清野,阻击敌军。但是,一个三十二团与地方武装毕竟不是敌正规军两个师的对手。7月9日,敌人突破砻市防线,向新城推进,意欲与赣敌第六军胡文斗部和第九师杨池生部会合,在永新南北夹击朱、毛红军。正在永新的毛泽东接到了宁冈告急的报告。
军情紧急。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一团主力,应召火速赶回永新,相机应敌。
红四军军委当即决定:二十八、二十九团回宁冈解危,三十一团在永新阻击来自吉安方向的赣敌。未料,红军棋慢一着,二十八、二十九团从间道出击不及,与湘敌在永新新源咀错道而过。湘敌闻我主力已归,恐有所失,匆匆向莲花前进。朱德、陈毅、王尔琢当即决断,率部挥戈西进,袭击湘敌老巢一酃县、茶陵,迫使敌人回援后方,放弃“会剿”。
7月12日,红二十八、二十九团攻克酃县。
湘敌果然害怕,于14日急穿永新退回茶陵。湘敌刚退,赣敌王均、金汉鼎部5个团、胡文斗6个团,共11个团进入永新。
朱德率红军大队攻克酃县后,本计划再攻茶陵。但此时,湘敌已退驻茶陵,赣敌重兵又集聚永新,三十一团面临严重威胁。于是,朱德、陈毅等决定率红军大队折回宁冈,增援永新。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当红军大队进至酃县时,一场意外的变故发生了。
7月12日晚,红二十九团借口湖南省委有要四军去湘南的命令,竞瞒着军委和上级长官,私下召开士兵委员会,决定13日开往湘南!而且,“私下找好带路的人,出动的时间都决定了”。
朱德、陈毅闻讯后,连夜找来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询问情况,当即指示连夜加紧做工作,制止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事件发生。并且,连夜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派人急送永新。
红二十九团系湘南宜章农军组成。自1928年“年关暴动”至今,近大半年时间了,很多人存在着浓烈的思乡情绪。永新联席会议后,得知湖南省委要四军前往湘南,欣喜一时变成了狂热,在乡土观念的驱使下,发生了12日晚上二十九团士兵委员会私决回乡的严重变故。
13日,王尔琢、胡少海向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传达了军委要红军大队回永新增援的命令。是日,部队一失以往的雄风,懒懒散散,士气低落。二十九团要求回湘南的情绪依然很重,二十八团官兵也不愿回永新,提出要去赣南。
军心涣散,乃兵家之大忌。对此,朱德、陈毅等都觉得很棘手。正在焦急之时,毛泽东派茶陵县委书记赶到酃县。毛泽东在信中坚持永新联席会议的态度,要朱德、陈毅说服部队,不要去湘南,坚持边界斗争。
朱德、陈毅、王尔琢都赞同毛泽东的主张。为说服部队,朱德在酃县洣泉书院外,向部队讲了话。他说:“弟兄们,毛委员在永新派人给我们飞马传信了!现在永新吃紧,我们要回兵永新!至于湘南,我们是要去的,但现在不能去。二十九团的同志们想‘打回老家去’看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宜章、郴州敌情不明,不知道有多少敌人。我们闹革命,是全国性的革命。我们打土豪也不是打一省一县的土豪,我们要打全国的土豪!我们要消灭反动派,也并不是消灭哪一省哪一县的反动派,我们要消灭全国的反动派!……”但军长朱德的这番讲话,二十九团官兵都听不进去。会场上又闹了半天,“朱德同志三劝四劝也不行”,二十九团战士仍叫嚷着“我们自己指挥自己”,“杀回老家去”。
“军队当时的负责同志都感觉到非常棘手,后来经过千言万语的解释,说暂时回去解了井冈之危,再行回湘南不迟,勉强将军队开出,十四号由酃县城开至沔渡(酃县境内到宁冈路),走了一天只走了三十里,’兵士垂头丧气,似行不行,三五成群,步伍凌乱,军心涣散。”
朱德、陈毅感到事态严重。二十九团的乡土观念太严重了!但对士兵们又不能威迫,真是为难极了。
15日,朱德、陈毅在酃县沔渡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做说服工作。随军一起行动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非但不出面工作,反而“导扬其焰”,怂恿二十九团去湘南。在两种意见争持不休的情况下,陈毅只好提议派人回宁冈请示一下毛泽东再作定夺。杜修经当即自告奋勇前往宁冈。散会时,龚楚竞对杜修经说: “等你一天,你不来,我们就走了!”龚楚身为二十九团党代表,非但不协助朱德做工作,反而成了“回湘南的主角”,到了目无组织、头脑发昏的地步了!
事情偏不凑巧。当杜修经飞马赶到宁冈茅坪时,毛泽东却到永新去了。杜修经只见到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杨开明听后,不假思索,就表态说:“决定了,就走吧!老毛那里,我跟他说。”
于是,杜修经连夜赶回酃县沔渡。士兵们见他回来,纷纷问他:“走不走?”杜修经手一扬:“走!”
朱德、陈毅等人闻知,知道再劝阻也无用了。为顺应军心,避免红军大队分裂和走上极端之路,同时也担心二十九团孤军深入,有被敌击破之虞,同意让二十八团一同前往,出击湘南。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突发性变故的环境中作出的决定。
2. “八月失败”
7月17日,红军大队由酃县沔渡出发,冒进湘南。
红军大队离开沔渡后,二十九团回乡心切,行军如飞,日行100多里,一口气走到水口宿营。
二十八团紧迫不舍。二十八团是南昌起义部队,他们本来不想去湘南的,但也不想去永新,他们提出想去赣南。如今,奉了朱德军长和军委之命,为保护二十九团,才去湘南。他们对二十九团竭力坚持回湘南的表现,觉得有点反常,说回去增援永新,一天才走30里,说回湘南就日行130里,真是不可思议。
得知红军大队离开边界前去湘南的消息,毛泽东觉得事态严重。他立即又写了封长信,派人急迫,力图把红军大队拉回来。送信人追到水口时才赶上红军大队。朱德、陈毅等阅信后,在水口又召开了一个连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由杜修经主持,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胡少海、龚楚等都参加了。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回边界还是去湘南的问题。
会上,朱德、陈毅、王尔琢等还是维护毛泽东的意见,力主回边界,但杜修经、龚楚等则坚持去湘南。王尔琢气得与杜修经顶撞起来,杜修经竟反讥说:“是你听省委的,还是省委听你的?!”口气极为强硬,弄得会议不欢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二十九团仍然向湘南移动,二十八团随后跟进。因为沔渡会议后,杜修经曾去请示过边界特委,有过特委书记杨开明认可的话;何况杜修经是湖南省委的代表,竭力坚持省委“向湘南发展”的意见,如今,大队已远离井冈山根据地了,二十八团更是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二十九团向湘南进发了。
二十八团的这种困惑,可以想见;而朱德作为一军之长,则有着更多的困扰和隐忧。
因为,朱德知道驻守湘南重镇郴州的敌方军队是范石生的十六军。他担心四军与范部交火。朱德与范石生是当年云南讲武堂的同学,后又一起参加了蔡锷领导的反袁护国军,两人虽信仰不同,各事其主,但私交甚笃。南昌起义主力部队在潮汕失败后,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转战千里,在危难之际,曾得到范石生的真诚帮助。范石生给朱部提供了弹药、装备及军饷等军需物资,朱部才得以渡过难关。后来,蒋介石电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解决朱部,范石生又偷偷地将消息透露给朱德,让朱德率部脱离险境,还赠送一万大洋给朱部充作军饷,尔后工农革命军才折向韶关,到了湘南。如今,红军大队前往湘南,攻打的对象会不会是昔日的友军范石生呢?如果不是,固然为好,如果是的话,岂不落个不讲义气、忘恩负义的恶名?
对于这段交往,杜修经是不知道的,而陈毅、王尔琢知道,得到过范石生资助的二十八团官兵也知道。这怎么能不让朱德和二十八团官兵困惑呢!
红军主力被迫向郴州进发。
郴州,是湘南的重镇,为国民党专署驻地,也是湘粤赣三省的交通枢纽。
“从酃县出发到郴州,那时真叫归心似箭,像苦媳妇久别回娘家,脚杆子特别硬,三步交作两步走。”7月23日,红军大队兵临郴州城外的鸦市坪。
24日,部队到鸦市坪的第二天,一大早,红二十九团官兵不知是复仇心切,还是欲抢头功,连敌情也没有侦察、研究,便开始了进攻。本来,红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意欲等朱军长他们到来再行动,可杜修经却声色俱厉地说:“还等什么!范石生部是国民党军,我们是共产党,放着敌人不打,还革什么命!”
在上下两头热的情况下,胡少海掌握不住了,只好下达攻击命令。及至朱德、陈毅、王尔琢赶到鸦市坪时,战斗已经打响了。
战斗片刻后,才知道驻守郴州的果然是范石生的部队——第十六军四斗六师的一个补充团。
怎么办缈爹德想起当时在汝城与范石生离别时,范石生说的一句话:“玉楷兄,此去一别,好白珍重。今后我们相遇时,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朱德犹豫了。随即,他对杜修经、胡少海说: “范石生部是友军,过去曾接济过我们,和我们搞过统一战线,不能打。”
这时候,没有一点战略观念和统战思想的杜修经却说:“已经打响了,就打吧,”
在这位位高权重的湖南省委代表面前,朱德左右为难。打,对不住范石生和友军;不打,难以说服杜修经和二十九团官兵。权衡再三,出于执行湖南省委指令的考虑,为了红军的利益,他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一场不该打的战斗开始了。当时的部署是:二十九团以进攻牙石桥为目标,二十八团以进攻苏仙桥为目标,一个个精神抖擞,向郴州城发起了激烈的进攻。
谁知,一场灭顶之灾发生了,红军兵败湘南!
驻守郴州的国民党军第十六军四十六师师长张浩,被红军的突然袭击打懵了。他知道前来进攻的部队是朱德的红四军,也知道朱与范石生的关系与旧约, 自认为红军的进攻,是朱部路过郴州,碍于国共两党的原因做个样子的,于是下令补充团退守。
补充团不战自退。二十九团不知内情,以为是守敌怯战,于是愈加勇猛冲击。一时,枪弹如雨,遮天蔽地,补充团的士兵一片片倒下。
二十九团的勇猛冲击,把张浩气坏了,欲请示范石生,范又到广州去了。这位年轻刚烈的师长,面对着部属的请求和士兵的伤亡,当即下令驻守在苏仙桥的四个团从城北向县城逼进。。
此时,红二十九团已到达邮州。 “二十九团在四军中枪枝虽较少,作力颇强,党亦较好,可是这一次党完全失去了作用。”人城后,战士们疯狂地东奔西跑,不少人私自离开战斗群体,上街理发、吃东西去了。傍晚时分,敌军开始反扑,二十九团腹背受敌,情势非常危急。
朱德、陈毅、王尔琢闻报,急令红二十八团赶来增援,挡住了从苏仙桥方向往县城反扑的敌军。战斗打得很激烈,红军伤亡很大。面对着数倍于我的敌人,硬顶下去是要吃亏的,于是朱德等发出了边打边撤往资兴的命令。
当红军大队退到郴州的东江时,一清点人数,二十九团千余人的队伍仅剩100多人,建制被打掉了。只有胡少海、龚楚带了一二十个通讯人员,和特务连少许人返回,建制稍完全一点的是萧克带领的一个连(六七十人)。二十八团也有些损失,但基本队伍完好,建制健全。
红二十九团垮了,几乎全团覆灭。见到这种情状,团长胡少海痛苦流.泪,党代表龚楚却不以为然。后来得知:红二十九团从城里突围出来时,一部分人员自由行动跑向宜章家乡,结果在乐昌被土匪胡凤璋部消灭;一部分散落在郴州、宜章各地,“不知所终”。
对于这段历史,亲历者萧克回忆说:
7月24日打下郴州,二十八团住在城北边,二十九团住在城南边。将近黄昏,范石生的部队从北面来反攻,同二十八团打,二十九团一听到打枪就往南面走,老小和行李担、伙食担,夹在部队里乱跑,走出二三里路队伍还是不停。我看情况不对,二十八团在打仗,二十九团怎么不去增援,反而往南跑?不像行军样子。因此, 我就叫我们这个连坐着,不要走动。这个连还比较整齐,只走散一些。北面二十八团还在打。我想军部没有命令去宜章,是听到北面打枪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向南乱跑的,思想向南好回家。我就带着这个连往回走。走到晚上8.9点钟,二十八团正向东面来的路上撤退,我们就跟着二十八团往东走。第二天,退到郴州的东江。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带着传令排也来了。因为队伍掌握不住,去湘南时这个团有1000多人,陆续回来的不过100人左右。胡少海只带了一二十个通讯员和特务连一部分加上些勤务人员。我那个连有六七十人,45支枪。这样,二十九团余下来的全部一共只有100多人,八九十条枪。其余的往宜章方向走,后来听说都溃散了。
郴州一战,我军“先胜后败,撤出战斗”,损失惨重。红二十九团从此不复存在。此事史称“八月失败”。
3.边界的失陷
在红军主力兵败湘南的同时,边界遭受极大损失。
8月上旬,由于红军主力远征湘南,赣敌依仗强大军力和精良武器,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此严峻形势下,为保存实力,红三十一团不得不退人永新的小江山区,红三十二团和各县地方武装,也分别退入山区,坚持游击斗争。一时,赣敌相继占领永新,随后又占领莲花、宁冈,根据地的范围迅速缩小,仅拥有宁冈的西区和北区,永新北乡的天龙区、西乡的小西江区、南乡的万年山区,莲花的上西区,酃县的青石岗区和大院区,以及遂川的大小五井山区。边界的县城和平原地区,尽为敌踞。
敌正规军侵入根据地后,各县的保安队、挨户团、靖卫团继而甚嚣尘上,对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实行了疯狂的报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白色恐怖遍及边界城乡。这时,边界党的组织和红色政权大部塌台,各种群众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在敌人的淫威下,富农分子和党内的投机分子纷纷“反水”,挂起白带子,倒向地主豪绅一边,甚至带领白军进行烧杀。各地的土豪劣绅、 “还乡团”乘机反扑,夺回农民已分得的田地,出现了“农民种田,地主割谷”的现象,整个边界笼罩着一片阴霾,恐怖至极。
在永新,大土豪恶霸、保安队长龙镜泉带领大股白军,于8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从永新县城一直杀到浬田镇,又从浬田镇经南城直扑塘边村,将塘边、大屋、杨皂树下、新岭背等村庄烧成一片火海。仅塘边一处就烧毁房屋48幢,祠堂11幢,许多来不及转移的老弱病残群众均惨遭杀害。
宁冈,更是承受了空前的灾难。因为宁冈是红军的大本营,根据地的腹心,敌人对宁冈的报复与烧杀尤为猛烈。湖南的国民党军从酃县进入宁冈,把睦村、上寨一带80多幢民房烧毁;赣敌到来时,一次就把坝上村300余间房子烧尽;大陇、乔林、天坪一带半数以上的房屋被焚;古城西源村是个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被敌人烧为平地,130多人有40多人遭杀害;茅坪的葛藤坪,20多户人家全被烧毁。据宁冈当年的老苏区干部苏兰春、谢合斌、胡洪秀、凌登云、龙云芳等回忆统计,在“八月失败”中,宁冈被杀人数达942人,坐牢229人,随军外出1 13人,阵亡1 17人,损失枪支48支,土炮49门,鸟铳396支。国民党军和当地的反动武装、豪绅地主除对宁冈人民实行焚烧政策外,还使用了吊打、火烙、水牢、灌辣椒水、坐老虎凳、蜘蛛上壁(四肢钉在墙上)、倒挂金钩、活割剖腹、挖心肝、点天灯(肚子上挖个洞,点灯烧)等十多种惨无人道的刑法。古城二区宣传委员谢冲波和东源乡干部邓海波,在“八月失败”前后去执行一项侦察任务,不幸被地方反动武装抓住,受尽敌人严刑拷打,至死拒不投降。敌人把他们押在新城西门外,割去他们的鼻子进行逼供。他俩痛骂敌人,敌人又割去他俩的耳朵、舌头,直至将他们活活折磨而死。
这样的例子在边界各县都有发生,惨不忍睹,不胜枚举。
红军主力在湘南的失败,边界的失陷与受难,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在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必须注重根据地的创造与巩固,不能采取分兵冒进的政策。
对于边界的“八月失败”,当年的关键人物杜修经,在半个世纪之后曾写下沉痛的忏悔之言。他说:“正当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时候,我却破坏了这一事业,造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八月失败’,使年轻的红军损失一半,边界政权尽失,被杀之人,被焚之屋,难以数计,几毁中国革命的根基,其错误是非常严重的!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重忆‘八月失败’的经过及其先后,我仍是内疚之深,寝食难安!”
“八月失败”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