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现场教学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现场教学
“二苏大”旧址
时间:2017-12-21 16: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一、教学主题

 

       依靠群众首先要关心群众。

 

       二、教学目的

 

       通过现场讲授,让学员感受到80多年前,毛泽东是如何关心群众疾苦,如何做群众工作的,让他们在更深的层次上明白为什么党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三大法宝”之一。我们党能够依靠群众,是因为我们党一切都是为了群众,一切都想着群众,时时处处关心群众,所以才会有无穷的力量。通过对照,让学员进一步明白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自己在维系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重要责任。

 

       三、教学用具

 

       1.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教师用)。

       2.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节选)打印稿(学员用)。

       3.话筒、扩音器。

 

       四、教学实施

 

       (一)情景模拟

       学员学习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节选)。

       (二)教师现场点评

 

党永远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各位学员:

       大家好!

       昨天,我们从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来到共和国的摇篮红色故都瑞金,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在瑞金渐成燎原之势,1931年1 1月7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开始。

       1934年1月2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个大礼堂召开的。

       正是这座大礼堂,见证了苏区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历史;见证了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也见证过国民党的凶残与暴行。在这里,我们可以触摸到苏维埃共和国一个瘦小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躯体,能感觉到它脉搏的剧烈跳动,能听到它奋力的呐喊。

       当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中央苏区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从1933年9月下旬开始,蒋介石集中了50余万军队、五个航空大队,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一次的“围剿”。战争开始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被剥夺,王明、博古、李德等人推行的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政策,战争一开始,红军就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二苏大”召开的时候,红军反“围剿”战争已经进行了四个月。伴随前线隐约传来的枪炮声,伴随瑞金上空敌机的轰鸣声,1934年1月27日,就在这座大礼堂的主席台,毛泽东向出席“二苏大”的代表作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总结》。此时此刻的毛泽东,会在他的报告中谈些什么呢?是谈事关全局的政治、经济问题?还是谈迫在眉睫的严重的军事问题?

       都不是,他谈的是看起来与这些问题似乎毫不相关的“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甚至还有“群众的婚姻问题,”他强调的是红军指战员在前方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后方的“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在敌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些看上去与战争毫无关联的鸡毛蒜皮、甚至可以说是一些婆婆妈妈的小事呢?是他不了解解决军事问题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从党的历史中,看到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得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毛泽东清楚:要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此刻最需要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怎么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呢?毛泽东在总结报告中举了两个例子,长冈乡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有三个人没有饭吃,乡政府就马上捐米救济他们。这都是小事吧?但把群众的这些小事做好了,群众就热烈地拥政爱党。当红色政权号召扩大红军时,长冈乡青壮年男子百人中有八十人当红军去了。为什么会这样?用长冈乡群众的话说,就是“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而在汀州呢?有些群众没柴烧,有些群众没房住,有些群众没盐吃,但当地干部不理睬这些生活“小事”。他们只抓大事,扩大红军,组织运输队。结果呢?群众连动员会也不愿参加。对此,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真正这样做了,那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群众利益无小事。”最大限度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越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越要正确处理好“大事”与“大家的事”的关系。大事是管方向、作决策的事,还是全局上的事,要始终抓住不放;“大家的事”是指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是指群众关心的事。能不能主动关心和认真抓好“大家的事”,不仅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的问题,更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大家的事”,一般来说往往是“小事”,但这些小事与大事是紧密相连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正确处理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小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

       今天,我们来到召开“二苏大”的地方,感悟当年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一光辉著作,其重要意义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在你们的工作中,制定过许多的政策,处理过许多重大的问题,请问在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不是时刻把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小事”摆在第一位?是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呢?早在苏区时期,党就形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优良传统,得到了人民群众半个多世纪的传颂与赞扬。今天,与党在苏区时期的条件相比,我们缺乏的不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缺乏的是有些领导干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能不能多办几件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小事,少搞一点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呢?能不能多关心一点人民群众的疾苦,少一点应酬和接待呢?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干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已经证明:党得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就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党得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就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初步胜利。历史还将证明: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实践中,仍将得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因为党永远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上一篇:“一苏大”旧址
下一篇:二七会议旧址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