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现场教学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现场教学
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
时间:2017-12-21 16:4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一、教学主题

       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

 

       二、教学目的

       依托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丰富、直观、真实的历史资源,帮助学员进一步了解“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深刻内涵和实质,从而进一步增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

 

       三、教学用具

       1.江西兴国民歌《苏区干部好作风》歌词。

       2.教学用江西兴国民歌《苏区干部好作风》歌带一盒。

       3.录放机一台。

       4.耳麦。

 

       四、教学实施

      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广大苏维埃干部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在创建、巩固和保卫革命政权,开展苏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追求理想,坚定信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精髓,毛泽东简洁地概括成“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2个字。

       理想和信念,是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原动力。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宣誓都表达了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誓言在苏区党员身上体现得更为朴素: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劳苦大众谋利益。

       在今天大家来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叫老营盘的地方。在营盘隧道口公路和铁路立交桥头,有一个独自开店的八旬老太太,是江西第一个共产党人袁玉冰烈士的女儿。袁玉冰烈士家在兴国崇贤乡的大山深处,25岁时写了这样一首言志诗:

光阴去我太匆匆,

忽忽年已二十中。

矢愿从今坚立志,

要为世界主人翁。

       然后他毅然辞别妻女,走出深山,去北京投考北京大学哲学系,1922年由李大钊介绍入党后.,返回江西创建党团组织。

兴国有一个最偏僻的村叫大龙村,有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叫谢云龙,他出山参加革命时也写了一首咏志诗:

有志匡时独远征,

腰间宝剑尚随行。

双肩承得头颅在,

愿与苍生共太平。

       谢云龙领导了兴国第一次武装暴动,后来担任赣南行委书记,在创建赣南苏区的战斗中牺牲。古人云:欲为大事,必先立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苏区干部可歌可泣事迹的源泉。

       谁没有亲眷儿女?谁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苏区干部把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抛弃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刚刚完成苏区兴国县县委书记胡灿烈士的传记。在调查收集他的史料时,我们发现在兴国县城最繁华的闹市中心,竟然还保存着他的陋室——三间泥砖瓦房。1929年,胡灿率领游击队坚持山区战斗,家里的房屋被敌人烧掉了,得到这个消息,他写了一首诗安慰悲伤的妻子赵次如:

房子烧了不要紧,

只求人在值千金。

共产主义定实现,

阶级仇恨记在心。

       赶跑敌人后,为了安置家人,胡灿在原址重盖了三间土屋,一些亲友批评他太不会利用职权为自己划算,他索性在门上题了三个大字“也是居”,制成石匾,表达自己身居陋室、心忧天下的革命情怀。七八十年过去了,这幢土屋依然在县城中心被乡亲们保存下来。

苏区长冈乡是模范乡,受到毛主席的高度称赞,苏乡干部也被毛主席称赞为“可尊敬的长冈乡工作人员”。他们的经验是什么呢?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贫农马荣海的房子被火烧毁了,乡苏政府发动群众捐工捐料三天就给他盖起来了;红军家属刘长秀的小孩生了疮疖,村代表主任彭国亮就亲自为他寻医间药帮助治好。所以长冈乡的老百姓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标准,勇于拼搏,勇于献身,这是苏区干部的一大特点。他们虽然掌握着党和政府各方面的权力,但他们不是高踞于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而是与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没有一点特殊,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区时期,正是战争年代,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苏区的物质生活异常艰苦。当时,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村工作人员,除少量技术人员外,大家都没有薪饷,只有少量伙食尾子。1933年冬,为了克服困难,节约经费,家住苏区本地的干部,连伙食费也不要公家发,自己从家中背米去办公。苏区兴国有一个叫刘启耀的干部,1933年担任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为了节省党的经费,带头从家中背米去省苏机关办公。1935年初,刘启耀因在宁都领导游击战争时被敌人打散,与组织失去了联络。他在井冈山周围遂、万、泰一带乞讨度日,其实他腰间还藏有一大包党的活动经费。 1937年初,他在敌后重建中共江西临时省委时,才将珍藏了3年之久的金银拿了出来供省委使用,被同志们戏称为“腰缠万贯的讨米人”。这位烈士的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在泰和马家洲采访时偶遇一个叫罗日仁的乡村理发师发现的。刘启耀第三次从敌人的监狱里出来,贫病交加,寄居于兴宁旅泰同乡会,他让罗日仁扶他坐在同乡会的门前,说要望一眼延安方向才死。

       苏区兴国被公认为“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其主要经验,就是党员干部能在各项工作中起榜样示范、模范带头作用。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和完成的革命任务,干部和党员首先去办,做群众的良好表率。在光荣而艰巨的革命战争任务面前,兴国县创造了皆吊和干部的“十带头”制度,即政治学习带头、军事训练带头、执行勤务带头、参军参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购买公债带头、节省粮食带头、发展生产带头、移风易俗带头、优待红属带头。同时提出要成为“四个模范”,即扩大红军的模范、土地革命的模范、干部作风的模范、经济文化建设的模范。

       我们在兴国采访一位红军失散人员萧正遗,他给我们看他自己的证件,上面填的身份很奇怪,叫“烈士夫”。萧正遗告诉我说,当年他是一个儿童团团长,只有14岁,乡里的女团支书袁本凤动员他当红军,他就开玩笑说自己没有结婚,如果袁本凤嫁给他,便报名当红军。他们结婚后第二天,萧正遗便当红军出发了。实际上,虽然他们结婚了,由于萧正遗年幼,并没有圆房。之后萧正遗长征途中负伤回到家里才发现,袁本凤动员他当红军后,自己也当了红军,并在战斗中因抢救伤员而牺牲。在落实政策时,萧正遗本可以享受金额较高的失散红军待遇,他为纪念袁本凤,选择了补助金额较低的“烈士夫”。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陈列了兴国县高兴区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控告局设置的一个“控告箱”,上面写着:“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经济机关,有违反苏维埃政纲、政策及目前任务,离开工农利益发生贪污、浪费、官僚腐化和消极怠工的现象,苏维埃的公民无论任何人都有权向控告局控告!”苏区监察机关执法较严。1934年冬,中共兴国县委一名领导干部,在游击战争将打土豪没收的一件皮袄据为己有,省委发现后,作出了撤销其职务的决定。我曾经访问过因经济问题撤职的苏区于都县委书记刘洪清,采访前于都的同志说他不愿意接受采访,但我独自骑白行车去乡间找到他采访时。老人却热情而感慨,采访结束时提醒我以后不要在工作中“吃铜”(吃俐是于都民间对贪污的俗称)。告诉我他当年只是分得了20块钱,就落得个撤销职务的结局。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和延续的关键。

       毛泽东1929年4月,就在兴国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上告诫干部: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念叨着“争取群众”。

       胡锦涛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在革命根据地培育出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温故知新,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示,获得力量。”今天党中央提出的“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苏区“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延续和发展。

       无论是苏区干部,还是我们现在的干部,都无法生活在真空里,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的尘埃,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我们的身心,只有时时拂拭,才能保持我们的身心纯洁。只有天天用苏区干部好作风来对照检查,才能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发扬下去。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