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沂蒙 > 红色传人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红色传人
第一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
时间:2017-12-01 14:49 来源: 作者: 点击:

        1899年12月12日,曾山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
        曾山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清贫中度过的。 17岁那年,村里闹了水灾,曾山离开家乡,到赣州去学做丝线,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学徒生活又做了两年工之后,回家耕田兼作小买卖,以图谋生。但在土豪劣绅横行乡里的年代,他家经常受到当地土豪劣绅的压迫和排挤,苦苦经营了近两年的小商店,很快被挤垮了。
        残酷的现实使曾山苦苦思索: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1926年7月,北伐军一路攻入江西。曾山家乡的贫苦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秘密革命活动转向公开组织农民协会。曾山积极参加农民协会的各种活动,率领贫苦农民,批斗罪大恶极的地主豪绅。经过斗争实践的考验,曾山于10月在白沙墟由曾迎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吉安县农民协会成立,曾山被选为县农协执行委员,从此完全脱离生产,专事革命工作。
        大革命失败以后,吉安县也和全国一样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工会和农会组织遭到极大摧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残酷屠杀。10月,曾山作为吉安县农协执行委员,为吉安反动势力所不容,遂到广东去寻找他哥哥曾延生和南昌起义南下广东的部队。后经友人介绍,进入叶剑英领导的教导团,当了一名通讯兵。12月,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曾山回到家乡,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并由吉安县委派往敖城的芳井、赤陂一带进行秘密革命工作,在芳井建立了党小组。1928年初,他到泰和县万合墟,受命担任泰和边区区委书记。不久,调任官田永福区委书记,组织领导了官田暴动,揭开了吉安西区农民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1928年5月,曾山受中共赣西特委派遣,到吉水县开展革命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在吉水县醪桥村秘密成立了中共吉水县委。由于曾山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党组织发展很快,到1929年2月他奉调中共赣西特委工作时,全县党员已经发展到200多人。

        1929年1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出击赣南“围魏救赵”,2月与江西红军独立第2、第4团会合,推动了吉安各县土地革命的深入。1929年10月,成立了赣西革命委员会,曾山任主席。
        随着斗争区域的扩大和革命运动的深入,带领群众冲锋陷阵的曾山在赣西一带名声大振,为了适应隐蔽斗争的需要,曾山听从别人的建议,将原名曾如柏改为“曾山”,此后一直使用“曾山”这个名字。
        1930年1月下旬,红四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从福建古田出发,经宁化、清流、归化,越武夷山,来到风雪迷漫的赣江之滨。2月6日至9日,在吉安县的陂头村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西、赣南特委,红四、红五、红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出席会议的共有50多人,毛泽东、刘士奇、曾山等3人组成联席会议主席团,主持和领导了这次会议。二七会议“后,在赣西南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赣西南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高潮,兴国等6个县的全境和永丰等县的部分地区,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了分田运动,整个赣西南苏区,出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景象。
        联席会议为了统一赣西南的领导,决定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和湘赣边界特委合并成立赣西南特委,指定刘士奇、曾山等为临时负责人。2月14日,“二七会议”主席团发布了“关于占领吉安,建立江西苏维埃政府”第一号通告,动员赣西南近百万群众力量,配合红军攻打吉安。
        1929年10月到1930年10月,赣西南地区数十万群众配合红军九次攻打吉安,10月4日攻克吉安。 10月7日举行了攻克吉安万人庆祝大会,通过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名单,产生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宣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从1930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到1933年12月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为止,曾山一直担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职务。他在主持省苏政府工作期间,以极大的热情和主要精力领导江西苏区人民群众,尽全力支援红军,巩固和扩大苏区;同时领导全省苏区人民努力搞好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的建设,使苏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各级苏维埃政权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土地革命前,广大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民,长期受着地主富农严重的经济剥削,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束缚。早在赣西南苏区时期,曾山就主张“没收一切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抽多补少”。后来根据闽西土地革命的经验,在抽多补少的原则上,又增加了抽肥补瘦一条。
        1931年2月27日,毛泽东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明确指示省苏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农民一家缺少劳力耕田不完,或全劳力一点不能自耕的,准许出租,租完多少,以两不吃亏为原则,由各处议定”。曾山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接到毛泽东这封信后,立即作了认真的研究并坚决贯彻执行。3月间,曾山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名义发出布告,宣布上述“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的政策,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大闹春耕的积极性,使江西苏区的土地革命更加深入。
        土地所有权问题解决后,曾山采取积极措施,领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苏区内的青壮年男子一批又一批地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敌人的掠夺和破坏又使农村的耕牛农具普遍缺乏。为克服这些困难,曾山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广大劳动妇女打破封建迷信,放脚下田,参加农业生产;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社、耕田队、割禾队,实行劳动互助,开展竞赛,鼓励先进;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供信用、消费资金,推销农产品,扶助农业生产;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积肥造田,改良土壤,发展经济作物。曾山还深入兴国县乡村的农民群众之中,白天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开调查座谈会,帮助总结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并及时在全省推广。
        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全省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苏区江西省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全省消灭荒田21万担。 1933年在春夏秋耕中全省平均增加了一成半的谷子收成。除粮食生产外,棉花、花生、蔬菜等农副产品也获得丰收。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既保证了大批军粮的供给,也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农民生活,有效地保障了苏区军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巩固了苏区的经济物质基础。
        地处偏僻山区的江西苏区各县原来就没有大机器生产的近现代工业,有的只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手工作坊,工业生产非常落后。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在曾山领导下,省苏政府为适应大规模革命战争的需要,以军需工业为龙头,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军需工业是国营工业,主要是为战争服务的。由于革命战争需求迫切,其规模最大,发展最为迅速。仅瑞金一县就有20多个军工厂。同时,曾山大力倡导各地积极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刨烟、染布、制糖、榨油、雨伞、斗笠、木器等行业都办起了合作社。到1933年9月,全省11县统计,店员手艺工人有30880人。
        1932年5月,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以雩都为中心建立雩会、雩瑞、雩赣、雩兴吉及雩兴万等交通干线,到1933年基本完成。1933年11月12日,中央政府发出修筑根据地内22条干线及县、区、乡支路的具体规划的第18号训令,规定区道8尺、乡道6尺、村道4尺。兴国至赣州、银坑到宁都等干线如期开通。水上交通方面,贡江、梅江、绵江沿岸各县河流都进行了修整,可通木船和竹筏,雩都通往赣州的河道,是苏区贸易主要运输线。1930年11月,曾山签发《迅速组织军事交通站以便传递消息》通告,为迅速传递情报捷报之需,设立军事交通站,每10里一站,设站长一人,交通员4人,一切供给由乡区政府负担。
        曾山非常重视赤色邮政网络的建立。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在原有交通站的基础上,成立了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局址设在吉水县枫田。又在赣南设分局,各县设支局,区设交通站,用以传递和接收邮件。1932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成立。总局下设省局,省局下设中心或县局。县局辖若干分局和代办所。经办业务有平信、挂号信、快信(普通、特别两种)、稿件、印刷品、包裹等。1933年,江西苏区的瑞金、雩都、兴国、宁都、会昌等县都架设了电话线路,县与县之间,可以互相通话。
        国民党对苏区长期严密的经济封锁,给江西苏区的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困难。曾山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做了大量工作。1931年春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保护私营商业,建立发展公营集体商业,限制不法商人的中间剥削。因此,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江西苏区的商业渐渐恢复起来,市场不再萧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还设立了生产消费信用合作社总社、国民经济部、对外贸易局、粮食调剂局等,17个县都设立了相应机构。 1933年全省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时,消费、粮食合作社社员发展到25万人之众。
        江西省苏政府还采取比白区税率低的鼓励措施,吸引白区的中小商人到苏区经商。如上犹营前墟日,从唐江、崇义、桂东、遂川等处来的小商人多达200余人,超过了革命前的水平。他们巧妙地躲过国民党军警的哨卡,挑来苏区紧缺的食盐、布匹、药材和其他日用品,又购回苏区的猪仔、荠粉、豆豉、食油等农副产品。商人有利可图,苏区的经济也活跃起来。
        曾山在《我对于财政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指出:“目前财政工作十分重要,财政工作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重百倍。”由于国民党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以及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不顾客观实际取消红军筹款任务,使苏区财政遇到困难。中央政府决定发行公债,动员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1932年7月,发行了第一期“革命战争短期公债”60万元。11月,发行了第二期公债120万元。为了执行中央推销公债的训令,曾山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名义发出了一系列推销认购公债的训令、公函。全省实际完成公债数额为:第一期16县达36. 71万元,占全苏区发行总额的一半以上;第二期为38.7万元。为筹措第五次反“围剿”经费,中央政府于1933年7月又发行了第三期公债300万元,苏区群众又踊跃认购,以实际行动支援了革命战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节约财政开支,曾山要求各级苏维埃人员和群众广泛开展节约运动,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对经费开支做到合理使用,保证了战争的供给和政府必需的各项支出。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曾山即发出紧急通令,提出迅速详细筹划创办工农银行。 1930年11月27日以赣西南地区的东固平民银行和赣西南银行为基础,正式成立了江西工农银行,发行纸币,铸造铜元。由于曾山兼任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他还以极大的精力领导建立了江西苏区的财政体系,建立健全了财政税收制度,并千方百计扩大财源,稳定金融,积乏发展苏区工农业生产和工商贸易,保障苏区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为党领导财政工作摸索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西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后,曾山为了迅速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加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苏区文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省苏维埃政府下设了文化部和教育部,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江西苏区的文教工作,主要是大力发展儿童教育,开办列宁小学,普及义务教育。同时,举办成人教育,包括红军、干部等专门教育,其形式有在校教育、岗位培训、夜校和识字班(组)等。在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在红军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下,创办了红军随营学校,学生约600人。还创办了赤卫军干部学校、青年军事干部学校,两校学生都是70至80人。1933年8月31日,曾山签发《创办江西省苏维埃干部学校计划书》,对干部学校的班次、人数和选出的地方、资格、学习和到校时间、课目及其学分、经费、教员、工作分配等作了明确规定。
        曾山十分重视苏区体育活动的开展。1933年8月1日至3日,在博生县城举行了江西省第一届运动会。据1932年八九月统计,江西苏区所属14县设有各类俱乐部712个,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由于苏区的文体活动具有健康向上和短小通俗的特点,很快取代了封建的、反动的、昧的、落后的和庸俗的文体活动,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振奋军民的重要作用。
        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岗位上,曾山忠诚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朴素,深入实际,关心群众,勤政为民,为江西省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