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沂蒙 > 沂蒙精神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沂蒙精神
红军军械处的创办
时间:2017-12-01 12:21 来源: 作者: 点击:

      红军军械处,源于袁文才旧部的枪械修理所。 1925年,袁文才下山接受“招安”时只有7条枪,当了宁冈县保卫团的团总。在共产党员龙超清、刘辉霄的说服下,1926年袁文才率保卫团起义,推翻亍北洋军阀的宁冈县公署,成立了宁冈县人民委员会。龙超清任委员长,袁文才任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这时,袁文才连同起义中缴获的县清乡局的枪和收编宁冈下水湾绿林谢福兰等人的枪,手头共拥有60支枪,但其中有不少是坏枪。袁文才想起妻叔谢凡经,许多绝活无师自通,便请他帮助修理坏枪。谢凡经家受袁文才庇护良多,自然应允,便在坝上试修了几天,居然真修好了两支枪。这样,袁文才便叫谢凡经带了几个人搬进步云山的白云寺,正式办起了一个小小修械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后,听说袁文才有个修械所,甚为赞赏。工农革命军中这时正有不少坏枪,便与袁文才商定,从工农革命军中找了几位懂修枪的战士(其中还有一位会做步枪的送子簧、退子钩的师傅),将修械所扩增至八九人,并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修械所”。
      井冈山会师后,湘南农军近万人上山,枪支显得特别紧张,陈毅为师长的十二师,几乎是“梭镖师”。为了增加武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商议,抽调了一批湖南水口山铅锡矿工出身的战士,充实到修械所,把修械所正式改为“军械处”,并将水口山工人出身的军部特务营营长宋乔生派任军械处处长。
      军械处成立后,工人增至20多人,设备也有所添置。工人们忘我劳动,源源不断地把修好的枪送往部队。同时,他们还扩大生产项目,试造土硝、土炮。开始,几番试验都失败了。但宋乔生、谢凡经等毫不气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造成了一门土炮。毛泽东、朱德等闻讯很高兴,指示部队每打一个地方要注意收集台钳、钻头等,并布置地方政府组织人员广收废铁,充作土炮原料。
      龙源口战斗后,部队缴获了敌人七八百支枪,内有不少坏枪。为了武装地方赤卫队,军械处再次扩大规模。经毛泽东提议,1928年7月间,军械处从步云山白云寺迁至茨坪,并将王佐部铁匠出身的参谋长刁飞林调入军械处。
      在宋乔生、刁飞林等人的领导下,军械处的工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能造“来火枪”“单响枪”了。
      对于这段历史,当年谢角铭的儿子、谢凡经的侄子谢翔龙说:
      步云山红军军械所,是我叔父谢凡经开始搞起来的。 1927年农历八月底,毛主席的队伍开到茅坪,来了将近一千人。袁文才帮着他们在茅坪设立了后方留守处、医院。那时节,毛主席的队伍也有一些坏枪要修理,而且来了一个姓宋的人更加会修枪,见袁文才有这么一个小摊子,就要合起来搞;袁文才当然同意。到了红军几次打下永新后,这个修械处的人更多了,把南北殿的十几个房都占满了。后来,修械处又移到茨坪去了。
      红军军械处的创办,为部队及地方武装修造枪支武器,提高军事战斗力,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成为红军最早的“兵工厂”。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