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沂蒙 > 沂蒙精神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沂蒙精神
草林圩的复活与“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政
时间:2017-12-01 12:21 来源: 作者: 点击:

        1.草林圩的复活
        草林圩,是遂川县四大圩场之一。遂川旧有一唐江、二营前、三草林、四大汾之称。草林镇上,群居着600多户人家,近200家店铺。这些店铺,80010以上的中小商人主要经营茶叶、酒类、油盐杂货、香纸烟烛,以及各种手工业产品和土特产品。他们的资本很小,既受国民党反动派苛捐杂税的压榨又受地主豪绅、大资本家的盘剥,生意冷清,濒于破产。当时,草林圩的经济命脉基本上被土豪黄礼瑞、郭朝宗开设的“遂昌”(当铺)、“元昌”  (油行)、  “元丰”  (烟馆)等大商号所垄断,他们利用烟馆、赌行、当铺、妓院等为非作歹,毒害人民。他们有钱有势,横行乡里。黄礼瑞的大儿子是国民党的省参议员,孙子是草林乡的乡长,他不仅在草林开了各种商号,在县城也有几个商号,连南昌都有他开设的化工章江公司和分馆。除此以外,他家还拥有9000多担谷田,几千亩山林。草林圩几乎是黄礼瑞家的独霸天下。
        工农革命军三营九连来到草林圩时,草林圩上的中小商人受了黄礼瑞、郭朝宗等的欺骗和恐吓,家家店门紧闭,上贴一张“存货已空,改行务农”的告示,偶尔见到几个老表,也都远远地窥视着,用惊恐疑惑的眼光打量着革命军。当战士们走上前去欲与他们攀谈时,一个个都躲开了。
        这可急坏了九连连长曾士峨和党代表罗荣桓。看来,要打开局面,还得有耐心,要开展群众工作。于是,曾、罗命令各宣传队,打着红布小旗,分头深入草林圩镇各角落,耐心宣传群众,开展社会调查,并在草林圩的大街小巷和周围各个村庄,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  “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保护中小商人!”“取消苛捐杂税!”“工农革命军是穷苦工农的军队!”等等。老表们见这支部队不扰百姓,说话和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同以往的部队不一样,慢慢地开始和战士们接触、聊天,并陆续反映了各种情况。
        经过各方面的调查,革命军已完全查明:草林的冷清,完全是黄礼瑞、郭朝宗等土豪劣绅、资本家暗中作祟的结果。
        1月10日,毛泽东来到了草林圩。罗荣桓等将掌握到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后,当即指示:“拔掉这个钉子!”
        曾士峨、罗荣桓立即带领革命军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封了黄礼瑞、郭朝宗在草林开设的各种商号、当铺、烟馆、妓院。缴获了几万斤食盐、几千斤茶油、几百担布匹和数不清的曰用百货。
        毛泽东随即又指示部队:将缴获的东西一部分上交,一部分分给群众,让群众过个好年。革命军战士连夜送物上门,贫苦农民笑逐颜开。
        第二天,部队又在草林万寿宫召开了群众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他说:
        我们工农革命军的宗旨是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据我们了解,你们草林圩有111家店铺,大资本的只有16家,中等资本的只有11家,小资本的84家。资本大的都是黄礼瑞、郭朝宗、刘汉青、胡海清几个人开设的,他们既是大土豪,又是大奸商,他们才是我们打击的对象。至于中小商人,我们的政策是保护的厂粒盐、一寸布也不动,不罚款,不抽税,允许自由贸易,保障合法经营,请商家放心。
        到会的群众和中小商人们听后,都觉得十分惊奇,于是纷纷开业。
        1月16日,正是腊月二十四,山乡传统的小年。一大早,九连的官兵就把草林圩打扫得千干净净,在街道两旁贴满了红绿标语,令人耳目一新。在万寿宫的柱子上,贴着一幅醒目的对联:
        为革命而牺牲死当欢笑
        救工农出水火我应勤劳
        在场的群众看了,无不交口称赞。约10时许,从永新、宁冈、遂川各地赶来的农民成群结队前来赶集。草林圩上万头攒动,热闹非凡。
        他们都欢喜地卖出自己的货物,买回自家需要的年货,整个圩场秩序井然。草林圩赶集,三天一次,有时竟达两万余人。
        草林圩复活了!
        对于开辟草林圩的这段历史,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欣喜地写道:“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了。”
        草林圩的复活和繁荣,对于活跃和沟通根据地的商品交换,满足根据地军民的曰常生活需要,起了很大的作用。
        2.“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业政策
        “边界的经济本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区域,自耕农甚多,日常生活程度颇低……因为地处边陲的原因,受资本经济的侵蚀颇迟,洋货业在市场不甚发达,有些地方的交易还是‘日中为市’  的逢圩办法。”正因如此,湘赣边界各县,县县都有圩场,农村圩场成为私营工商业和农民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主要场所。这样,对待中小商人和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毛泽东和边界党在井冈山斗争初期,就明确地提出了“保护工商业”和“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草林圩的复活与繁荣,以及1928年7月间开辟的大陇红色圩场,都是贯彻和执行了保护工商业政策的结果。
        对于这方面的具体政策,  目前尚未发现历史文献的记载。只有一些回忆资料。如谭冠三曾回忆说:
        1928年初,我们从茶陵撤回井冈山,不到一个月的光景,部队又进到遂川城过旧历年。这期间,毛委员宣布了城市政策。在这以前,我们曾犯过一些错误,把商人、小贩的货物也没收了,甚至连药铺里的戥秤也拿i了井冈山。毛委员发觉这些情况后,  即作了纠正。他指出:我们反对封建剥削,只能没收地主的财产,保护工商业利益。如地主兼商人,就只能没收封建剥削的部分,商业部分连一个红枣也不能动。
        在井冈山,执行的政策是正确的。 当打下永新后,毛泽东同志亲自在永新城召开过一次“书宣组”  联席会议(即由部队党支部书记、宣传干事和组织干事——后来改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参加的会议),专门对政策问题进行检查。  当时,各项政策都很明确。对大地主,没收他的浮财、粮食等(浮财和粮食,大部分分给农民群众,留一部分下来作为军粮),不杀他。对富农,一般不动他,有的也酌情筹款。对于工商业,特别是中小商业者(在县城,大工商业不多,主要是中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筹款数字不大,采取‘评议’  的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拿出一部分钱来。还宣布了废除苛捐杂税这个政策。对工商业兼地主者,地主部分的财产,是加以没收的;工商业部分,不没收,采取了保护的政策。……对于这些政策,工商业者都感到满意。这样一来,既筹到了款,解决了我们自己的供给问题,又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保护了他们,团结了他们,使他们拥护和支持我们。本来我们吃盐是很困难的,后来由于有了正确的工商业政策,商人就愿意和我们做生意,把盐运进来,解决了吃盐的问题。
        然而,这些保护中小工商业的正确政策,却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曾记述说:
        对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我们在今年二月以前,是比较地执行得好的。三月湘南特委的代表到宁冈,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  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政策一变。……近来逐渐改变这种政策,情形渐渐好些。在遂川特别收到了好的效果,县城和市镇上的商人不畏避我们了,颇有说红军的好话的。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了。
        边界保护中小工商业的政策,从具体到“一个红枣也不能动”,可见一斑。这一政策,虽然遭到“左”倾错误的干扰,但总的来说,执行情况是好的。所以,充分调动了赤白区中小商人的积极性,不仅满足了军队自身给养的需要,同时也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布置长期的斗争,奠定了经济方面的基础。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