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沂蒙 > 红色经典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红色经典
杨怀远的“小扁担”
时间:2017-12-01 14:23 来源: 作者: 点击:

杨怀远,全国“双百”人物,交通部上海海运局“长柳轮” 原服务员。他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挑夫”,自备120多种方便旅客的用具,肩挑小扁担,穿梭于旅客之中。从青年、中年挑到老年,始终不计报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小扁担精神”。退休后,他成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应邀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作报告600多场,认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承诺。1985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杨怀远的“小扁担”
 
“他和雷锋一个样”
 
杨怀远出生在安徽庐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从8岁起就给人家放牛、打杂工,曾经讨过饭,在要饭时被狗咬伤了腿,家乡解放后才脱离苦海。1956年参军当炊事员,1960年退伍,从部队转业到上海海运局,被安排在客轮上当生火工。因为他在部队受过伤,不适应锅炉间的高温,1962年,调他到“民主5号轮”当客运服务员。
杨怀远听不懂上海话,在工作中出了不少洋相,他觉得有些灰心。和他一起转业到海运局的战友们都有了自己理想的岗位,有的做了客船乘警、有的当了机务长。自己一米八的个头,在部队时还当过工程兵班长,怎么就不如人家呢?
1963年3月,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杨怀远受到强烈震撼。杨怀远和雷锋做了对照,发现自己和雷锋有四个相同点、一个不同点。他和雷锋是同龄人,出身苦,在新社会翻了身,都在部队当工程兵,不同点是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而自己,当一个服务员却不安心。杨怀远深感惭愧,他下决心:按雷锋的路子走,当一个雷锋式的客运服务员。
杨怀远说:“当时,我工作的民主5号轮跑上海、青岛,船到上海港靠岸后,有的时候水浅,楼梯有46个台阶,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一些老人和带孩子的妇女站在一大堆行李面前发愁。本来,我们当服务员的只需要负责将船舱打扫干净就可以下班了。学雷锋后,我宁愿自己晚一些下班,也要为这些有困难的旅客搬运行李,然后再来打扫卫生。刚开始时我是肩扛手提,这样一次只能拿几件行李。我想到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一条小扁担,于是我便用它来挑。有时需要帮助的旅客多,挑一担满足不了需要,我就挑上两担、三担。有的旅客急着赶车,我就帮助他们一直挑到车站。”
在旅途中,常有些旅客吃瓜子、甘蔗,弄得果壳、蔗皮满地都是。杨怀远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清扫,一连扫它七八次,那些乱丢果壳的旅客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了。
在船上有时会碰到“特殊”旅客,他们只打手势不会讲话,杨怀远利用休息时间到一家菜馆学哑语,他学会了不少哑语手势。有一回,四等舱里来了一位“特殊”旅客,杨怀远亲切地走过去,坐在床边,打着手势问长问短。后来知道对方识字,他俩又是打手势又是用笔写,两人谈的十分投缘。
杨怀远助人从来不怕脏和累。有的抱婴儿的女旅客,在船舱里没法给小孩洗尿布,脏尿布积了一大包,小孩却没有干净尿布可换。杨怀远就帮助她们把尿布洗干净,拿到暖房烘干、叠好再送还给她们。为了方便给旅客带小孩,他还学广东妇女做了个“小兜兜”,当轮船遇到风浪孩子的母亲晕船不能照顾小孩时,杨怀远就用“小兜兜”背着孩子扫地抹桌。
有一次,五等舱来了一位农民,脖子上长了个碗口大的肿瘤,到上海去看了病后返回老家,医生给他开了40多斤重的草药。肿瘤溃疡,发出阵阵恶臭,旁边的旅客都纷纷避开了,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地躺在那里。杨怀远就替他脱下满是汗臭的衣服,用自己的香皂把他全身上下擦洗得干干净净,给他换了干净衣服,帮他洗了换下的脏衣服,每顿饭都送到他床前。船到大连,杨怀远帮他挑着40多斤重的草药和行李扶他下船,雇了二轮车,送他到火车站,代他买好车票,又把他交给了列车服务员。凡是坐过杨怀远客轮的旅客都说:“他和雷锋一个样。”
1966年杨怀远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与著名劳动模范王进喜、孟泰、时传祥等住在中南海,就睡在地铺上,周恩来总理深夜里为他们一个个掖被子。杨怀远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想想自己12岁给人家当小长工,每天不停地挑上百斤重的担子,数九寒天,光着脚下河挑水,两只脚冻得又红又肿,扁担压得肩膀都起了血泡,可是在地主老财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会说话的牲口。现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他还当上了劳动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时,这位铁打的汉子,望着周总理远去的身影激动得泪流满面。
 
不离不弃“小扁担”
 
杨怀远的小扁担在“嘎吱”声中,从60年代初挑到90年代末,从24岁挑到62岁,从计划经济挑到市场经济,从内地沿海挑到香港,从一个英俊青年,挑到两鬓斑白。一直挑到他1997年退休,总共挑了38个年头。老杨的肩膀和我们普通人的肩膀不同,多了两块像肉馒头一样的肉疙瘩,这是30多年里用扁担磨出来的老茧。
有一次,来了7位从欧洲荷兰到温州探亲的华侨老太太,杨怀远用扁担挑了四趟才把她们的行李运完。一位79岁的老太太,是杨怀远背下船的,他对老人说:“你把我当儿子吧,我来背你。”老太太们十分感动,7个人手里拿着七把钱硬往他衣袋里塞:“你就收下我们的一片心意吧。” 杨怀远拒绝说,要收钱咱们就疏远了。老太太们连连称赞:“还是祖国亲!”
30多年来,杨怀远肩上的扁担也在变化,刚开始时他使用的是三尺左右的,随着形势发展,光有三尺长的就不够用了。有的旅客带的大件多,于是他就准备了一根“加长扁担”,专为挑大件用。现在他有好多根扁担,这些扁担分软、硬、长、短,性能各不相同。
有一根扁担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都是旅客的签名和赠言。1978年夏,从大连驶来的“长锦号”客轮靠泊上海港码头。骄阳似火,热气灼人,山东大学一位年近古稀的老教授看着脚下沉甸甸的大旅行包急得六神无主:“下船没人来接,又雇不到挑夫,怎么办呢?”杨怀远笑眯眯走上前:“老先生,别慌,我送你下船。”挑到汽车站分手时,老教授掏钱答谢,杨怀远擦着满头汗水婉言谢绝。老教授非常感动,掏出钢笔在小扁担上题诗两句:“天光云海自有鉴,人民需要扁担情。”这是旅客第一次在扁担上签名留言……
 
 
杨怀远的“小扁担”
 
杨怀远帮乘客挑行李
 
 
30多年来,杨怀远共用过47根扁担,40根挑断了。一位台湾收藏家找到杨怀远,愿出2万元人民币买一根签名扁担,杨怀远不为所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革命博物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京路上好八连”连部、上海武警部队、上海港客运总站等单位征集革命文物,向杨怀远索求扁担,杨怀远先后赠送了10多根写满旅客签名、赠言的扁担。
如今,杨怀远自己还珍藏着10根扁担,写有我国汉、蒙、维吾尔和英、法、德、日、俄、朝鲜、缅甸等国家的文字。这些扁担或长或短,长的170厘米,短的仅43厘米。上海龙马神汽车座椅公司专门为杨怀远制作了一根折叠式扁担,它可放入旅行包,他到外地开会时,遇到有困难的同行旅客,随时将折叠式扁担放开,送上一程……
他30多年如一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烦,被旅客称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聋子的耳朵”“哑巴的嘴巴”“瞎子的眼睛”“病人的护士”……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杨怀远。
杨怀远说,我这一辈子也有亏欠。我做了许多自我牺牲,人生最大的欠账,就是欠我老婆的账!退休了,领导给我算一算,说你还有1336天假期没有用掉,相当于25年没有休过礼拜天、25年没在家里过春节……”
杨怀远的妻子说:“他从来不会想到家里的困难,他还做我工作,家里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所以,我开刀、住医院,他从来不‘工休’的,我生两个孩子他没有‘工休’过一天。我也没有指望他,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扛着……”
杨怀远欣慰道:“她在家里是我的好内助,我在外面才有一条不离不弃的“小扁担”!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
 
1966年5月,杨怀远被提升为船政委,参加海运局党委的5人核心领导小组。除了一根小扁担,杨怀远什么也不要,他一连三次打报告要求辞去政委职务,继续做他的五等舱服务员。
杨怀远说,有许多同志都适合当船政委,而能挑小扁担的就我一个。有一次,一个胸前别着“上海科技大学”校徽的女青年在船舱里找到我,硬要我和她一起拍张照。她叫孙芦萍,18年前,她妈妈带着她去青岛探亲,船遇风浪,妈妈晕倒在床上动弹不得,尽管小萍萍哭得声嘶力竭,可当妈妈的却爱莫能助。这时,我就把小萍萍抱着、哄着,喂奶瓶,还洗了尿布。18年过去了,当年的吃奶孩子今天成了大学生。她和妈妈在电视上看到我还在“长柳轮”挑扁担,妈妈就向小萍萍介绍了当年她和女儿乘船时得到我照顾的情景。这次小萍萍乘船去青岛探亲,就特地买了一张“长柳轮”的船票。
 
杨怀远的“小扁担”
 
杨怀远给孩子们讲扁担的故事
 
杨怀远的“小扁担”
 
乘客在小扁担上的留言
 
杨怀远的“小扁担”
 
相濡以沫
 
杨怀远的“小扁担”
 
漫画杨怀远
 
 
尽管物质上我并不富裕,但在精神上我却很富足。当你看到一个个和你萍水相逢的旅客,仅仅因为你在旅途中给他送了点方便,他们就用美好的语言称赞、鼓励你,有的会记上你几十年甚至感动着两代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呢?
我服务的五等舱,铺位有146个,加上散席,一个人要为这么多人服务,还要使他们称心如意,工作量可想而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宁愿自己多辛苦,不使旅客一时难;宁愿自己多麻烦,不使旅客不方便;宁愿自己多流汗,不使旅客愁眉脸。办法是少睡觉、快吃饭、走路带跑抢时间。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幸福观!
1991年,杨怀远被调到跑香港线路的豪华大客轮。在香港航线,还需不需要扁担?杨怀远的答案是:“需要!上海至香港航线的特点是老人多、行李多,下客还得过驳,乘客太需要帮助了。”
由于服务不同,有些服务需求他从来没有接触过,都要从头学起,杨怀远甘心做徒弟的徒弟。他最担心的一件事是能不能把小扁担在这个豪华轮上挑下去?通过细心观察,他发现了大吊车做不了的“空档”,于是他的小扁担派上了用场。
有人作了统计,杨怀远在沪港客轮上的6年多时间中,挑担超过1.2万担,磨破了四五件的确良工作服。一些老人为了等待杨怀远的服务,宁肯晚一个月买票,也要坐他这艘船。
杨怀远的年纪越来越大,担子却越来越重。他说:“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变成拖拉机、起重机、大卡车,给更多的旅客帮更大的忙。
海上旅行,吃风吃浪,晕船呕吐,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在这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海上,钱再多,有时在意外情况下也买不到方便。有的带婴儿的旅客不慎把孩子的奶瓶砸了;有的穿高跟鞋的旅客在高低不平的甲板上别掉了鞋后跟;有的旅客衣服在缆绳上沾了油腻;有的旅客带着双胞胎,二尺四寸的铺却要睡下三个人;有的客人想看书看报,却忘了带老花镜……我通过观察分析,把旅客归纳成因公出差、探亲访友、旅游观光、长途贩运四类46种,常常遇到的困难有39种,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8种,容易发生矛盾的情况21种。
我在电影中看到少数民族有种小吊床,很受启发,就做一张小摇床,大受旅客欢迎。我还建了一个有120多样物品的方便箱,里面有孩子用的奶瓶、奶粉、白糖、去污灵、针线包、老花镜以及修理拉链和皮鞋的工具等。
我专门学艺拜师,学会技术后买了修拉链的工具,见到旅客的拉链坏了,就帮着修好。我为工程技术人员看图在船上设置了工作台;为带儿童的大人在床边安装了母子板;为旅客看书、放东西和吃饭制作了方便桌……
心里装着旅客,我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旅客的需求,就是我的服务方向;旅客没想到的,我要想到;旅客想到的,我就要做到。虽然身处平凡岗位,做的是平凡小事,但人民群众有需要。
回顾过去岁月,我把一生献给了旅客。几十年来,我为人民服务,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而我回报家人的,就是小扁担上来自8个国家60多处的中外旅客留言。这是人们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一名平凡岗位上劳动模范的赞美。”
 
“为人民服务”不歇肩
 
杨怀远退休后闲不住,做了四件事:一是关心下一代,参加百老德育讲师团作报告;二是继续做服务员,扎拖把送给孤老;三是当好地段医院的“医风监督员”;四是写顺口溜,出书。
他在外巡回作报告,2005年讲了116场,平均三天一场;2007年讲了60多场。对于做报告,杨怀远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去做报告是在给雷锋精神打广告,如果大家都像雷锋那样,就不会再有假冒伪劣等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讲课、做报告全是义务的,有些单位硬要塞给他车马费,杨怀远手里捏着车马费心不安,他就想了一招,把车马费买了碎布和木棍,利用他原来在轮船上练就的手艺扎拖把,他扎的拖把式样美观、坚固耐用,他自己戏称“杨式拖把”,前前后后已经扎了1000多把,送给需要的人……
杨怀远家住南星小区,紧靠北站医院,他被聘为医风监督员。客轮人来客往,医院救死扶伤,行业虽不同,但服务的对象都是人,对服务的要求是相通的。“医术精、医德尚、银针短、情意长”,“笑迎亲、导来往、送温暖、到病房”,“疗百姓、保健康、都满意、是方向”……这些朗朗上口的“三字诀”匾牌挂在北站医院墙上,都是杨怀远的杰作。
 
杨怀远的“小扁担”
 
劳动模范杨怀远和学生们在一起
 
 
杨怀远发现,因为医保制度限制,医生通常只开一周的药量,就建议“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院方做了改进,给路远、要家人陪同的病人多开一些药。中药房原先中午休息,老杨说“让病人等,不方便”,于是中午也接方发药了。有一次,老杨听见有医生对病人说“你不耐烦排队,就去别的医院好了”,老杨提了意见,医院从此就规定了“服务忌语”。
空闲下来后,杨怀远写书,他把自己的生平故事、生活点滴用顺口溜的形式记录下来,最近出了新书——从6000多首顺口溜中选辑而成的《杨怀远歌谣集》。
杨怀远的妻子评价:“我觉得他挺不容易的,他没有正规地上过学,靠在部队里扫文盲和自学,他能写成这样,我也受感动,讲为人民服务讲得人家蛮要听的,蛮生动的。”
杨怀远说,我基本没有上过学,但我深知,做一个新中国的工人,只有掌握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只要有空余时间,我就向旅客讨教,我不仅学会了写字、写诗;还学会了手语,学会了外语。
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支撑我挑了38年扁担?我自己归纳有4个因素。第一,牢记一个宗旨。把“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写在我的扁担上,挑在肩上,记在心里。第二,对准一个榜样。我和雷锋年龄一样大,出身差不多,我以他为榜样,做到一事当前想雷锋,一生之中比雷锋。第三,朝着一个方向。人民满意就是我的方向。第四,坚持一股干劲,为人民服务贵在坚持。
2014年,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还获得“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殊荣。一个旧时代的放牛娃,能够成长为全国劳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获得那么多荣誉,让我感激万分,永生难忘。每一次回忆,我都发自肺腑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新中国!
“人生在世何足求?只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杨怀远留在扁担上的座右铭,鞭策他继续为人民服务。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